举行,滨州亚光家纺有限公司作为产业集群代表企业出席发布会,公司副总经理毕军权讲述企业成长历程及品牌故事,并回答记者提问。
亚光家纺始建于1980年,作为家纺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始终专注于毛巾、浴巾等家用纺织品的研发生产,目前家纺产品生产能力已超3万吨,产品不仅覆盖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及欧洲等中高端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份额也在持续攀升,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作为行业标杆,亚光家纺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成果显著,已构建起国家级创新平台矩阵,涵盖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两个国家认可实验室(纺织品检测中心、抗菌检测中心)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企业技术研发与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自2009年起,企业还承担全国家纺标委会毛巾分标委秘书处职能,至今已主导及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40余项,累计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7项、省级创新课题287项,获专利授权超400项,研发实力稳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在品牌布局上,亚光家纺形成“双轮驱动”格局,“亚光”品牌深耕国内市场,“LOFTEX”品牌享誉国际市场,两大品牌协同发力,进一步巩固了企业在国内外家纺市场的地位。毕军权表示,创新驱动、标准引领是企业始终坚持的发展战略,多年来,亚光家纺以完善毛巾标准体系为出发点,以助力市场监管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己任,在多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积极践行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构建完善毛巾国家标准体系。面对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与消费需求升级,亚光家纺瞄准产业短板弱项,大力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标准制定,目前已构建起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相结合的多层次新型标准体系,累计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40余项,覆盖主流产品及测试方法,为毛巾生产、检测、市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有效规范市场秩序;同时联合上下游制定企业联合标准23项,强化内外联动,推动行业共赢发展。
以创新驱动领跑行业,促进“技术+专利+标准”融合发展。亚光家纺将创新作为发展引擎,构建科技成果与标准转化机制,加快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标准协同制定,推动核心技术沿着“研发突破—专利保护—标准推广”路径实现价值最大化,形成独特的“技术+专利+标准” 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标准制定,让更多企业共享先进技术创新成果,助力提升行业创新驱动力,塑造发展新优势,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搭建标准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链共赢发展。依托毛巾分标委,亚光家纺建立标准数据库、标准化专家库,遴选标准数据验证实验室,开展国内外标准对比验证,深入分析国内外差距,持续提升我国毛巾标准先进水平,助力增强我国毛巾产品国际竞争力,为毛巾行业应对全球新一轮贸易变革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毕军权说,标准化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更是推动毛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未来,亚光家纺将继续立足行业发展全局,以更高站位锚定目标,着力构建覆盖全产业链、适配新消费需求、衔接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质量毛巾标准体系。
不仅如此,以持续的“中国创造”推动高质量的“中国智造”,是亚光家纺的核心发展理念。基于这一理念,企业推出的“Loftex3号”环保无捻毛巾、多微孔膨体毛巾、隐藏毛圈、超低捻超柔等系列新产品,不仅赢得市场广泛认可,更在口碑上实现突破。从市场表现来看,这些产品凭借独特科技含量与极致使用体验,成功扭转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长期“中低端”的刻板认知,成为海外中高端商超和电商平台的“爆款”,售价与利润率远超传统产品,更成为国际一线品牌和高端零售商主动寻求合作的“硬通货”,推动企业从过去的“代工生产”逐步转向“技术输出”与“标准共创”。其中,“LOFTEX3号”环保无捻技术和柔性包缠技术,有效解决传统毛巾重度依赖PVA的环保痛点,既是技术层面的重大突破,也彰显了中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话语权与标准制定能力。
在谈及对“中国制造”国际形象的贡献时,毕军权表示,一方面,“中国创造”彰显“从0到1”的原创力。以“多微孔膨体纱技术”为例,该技术通过在纤维内部构建微孔结构,大幅提升产品吸水与蓬松性能;“隐藏毛圈”设计则打破传统结构,将毛圈内置,既缓解掉毛问题,又增强耐用性。这些均为亚光家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充分证明中国企业已摆脱“模仿者”“跟随者”的标签,成为能够定义产品、引领需求的创造者。
另一方面,“中国智造”体现“从1到N”的产业化能力。实验室研发成果并不难,难的是实现大规模、稳定、低成本的量产。亚光家纺投入大量资源推进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成功将复杂创新转化为可规模交付的商品,意味着中国企业不仅具备发明能力,更能通过智能制造,让高品质的“中国智造”走进全球用户的日常生活。
“我们正在用一条毛巾,向世界展示中国纺织业的全新面貌——它不再是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而是融合材料科技、绿色技术与智能制造的未来产业。”毕军权表示,亚光家纺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为“山东品牌”、为“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发展故事贡献坚实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