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2025年1-7月,我国家用纺织品总体保持平稳,累计出口189.5亿美元,同比微降0.09%。我国家纺出口前五大市场分别为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和澳大利亚。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消息,2025年1-7月,我国家用纺织品总体保持平稳,累计出口189.5亿美元,同比微降0.09%。我国家纺出口前五大市场分别为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和澳大利亚。
家纺行业是指以纺织品为主要原料,通过加工制作而成的各类家居装饰用品和床上用品的总称。其产品主要包括床上用品(如被子、枕头、床垫等)、窗帘、地毯、毛巾、装饰布艺等。家纺行业作为纺织业的核心分支,是连接民生需求与产业经济的重要纽带,与服装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共同构成纺织业的三大支柱。
家纺产品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兼具装饰性和舒适性,是提升家居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家纺市场涵盖了家庭消费、酒店用品、商业装饰等多个领域,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家纺产品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2024年我国家纺行业整体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规模以上家纺企业近三年营业收入稳步提升,2024年1-11月规模以上家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4%,逐渐扭转前两年的负增长局面。与此同时,行业的综合成本也在不断攀升,利润空间受到挤压。2024年1-11月规模以上家纺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82%,增幅高于收入增幅,且三项期间费用比上年同期增长0.94%。2024年1-11月规模以上家纺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大幅下降6.6%。从全年运行走势情况看,行业运行稳中放缓。我们的报告《2025-2030年中国家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中国家纺行业产业链涵盖上游原料供应、中游生产制造与下游渠道销售三大环节。上游依赖棉花、化纤等纺织原料,中游涉及设计研发与加工生产,下游则通过品牌专卖店、商场超市、电商平台等多元渠道触达消费者。当前市场呈现“大行业、小品牌”的格局,企业数量众多但集中度较低,头部企业通过品牌影响力与渠道优势占据一定份额,而大量中小企业则以代工或区域市场为主。
随着消费需求从“基本功能”向“品质、设计、个性化”升级,高端化、健康化、定制化产品成为增长热点,有机棉、抗菌防螨等环保功能型家纺增速显著,推动市场份额向具备创新能力与品牌溢价的企业集中。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家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分析:
国内市场需求呈现多层次发展特征。一方面,中产阶级规模扩大带动高端家纺消费,消费者愿为优质床品、设计感窗帘等支付更高溢价;另一方面,下沉市场对性价比产品的需求依然稳定,电商平台的普及进一步释放了县域及农村市场潜力。健康意识的提升成为重要驱动力,有机纺织品、可降解材料及功能性家纺(如智能调温、抗菌防尘产品)受到青睐,推动企业从“产品制造”向“健康生活解决方案”转型。
此外,房地产市场波动与存量房装修需求对家纺消费形成间接影响,旧房改造与二次装修成为新的增长点,而线上消费习惯的固化则加速了渠道结构的重构,直播电商、社交营销等新模式为品牌带来增量。
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健康意识觉醒及全球化市场拓展,中国家纺行业已从传统制造向“品牌化、功能化、国际化”转型,成为全球家纺生产与出口的核心力量。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家用纺织品出口国。2021年至2024年,家纺行业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保障了全球绝大部分的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数据显示,2024年家用纺织品出口额达485亿美元,同比增长5.6%。从细分品类来看,2024年我国床上用品出口额达154亿美元,同比增长6%,其中棉类占比26%。
2024年1-11月,我国家用纺织品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4.47%,出口单价同比下降8.31%,以近年来数据来看,单价增速呈下降趋势。从产品品类情况看,棉质产品出口走弱而化纤走强。从出口市场情况看,美、欧市场起到主要拉动作用。
中国家纺出口的传统优势在于成本控制与规模效应,但随着全球贸易环境变化,竞争格局正发生调整。一方面,东南亚等新兴制造国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部分中低端订单,对中国形成分流压力;另一方面,欧美市场贸易壁垒与技术标准日趋严格,环保认证、社会责任审查等非关税壁垒增加了出口企业的合规成本。此外,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尤其是地缘政治冲突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部分海外订单延迟或取消,企业面临库存积压与利润空间压缩的挑战。为应对竞争,头部企业开始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如研发功能性面料、融入文化设计元素,或通过海外设厂、本土化运营规避贸易风险。
跨境电商的兴起为家纺出口注入新活力,企业通过亚马逊、阿里国际站等平台直接触达海外终端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升利润空间。同时,海外仓的布局缩短了物流时效,改善了跨境购物体验,尤其满足了小批量、碎片化订单的需求。直播带货、社交营销等线上模式也被应用于外贸场景,通过可视化展示与互动营销增强产品吸引力。此外,品牌出海成为趋势,部分企业不再满足于ODM/OEM代工,而是通过注册海外商标、参与国际展会、与本土零售商合作等方式,逐步建立自有品牌影响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型。
中国家纺行业的发展始终受内需与外需双轮驱动。内需市场的消费升级推动企业提升产品品质与创新能力,为出口竞争积累技术与品牌基础;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布局则帮助企业分摊风险,对冲国内周期波动。
然而,两者的协同发展也面临挑战:内需与外需对产品标准、设计偏好的要求存在差异,企业需平衡定制化与规模化生产;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如何兼顾国内产业链升级与海外产能布局,避免资源分散;此外,原材料价格波动与汇率风险对内外销企业均形成压力,考验企业的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能力。未来,行业需进一步打通内需与外需的渠道、技术与品牌资源,形成“以内促外、以外补内”的良性循环。
想要了解更多家纺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5-2030年中国家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