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強,則企業強﹔品牌興,則城市興。昨天,《加強上海商業品牌建設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出台,上海用一套精密的“政策組合拳”,為商業品牌打造從萌芽到參天的完整生態系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8年形成更有競爭力的商業品牌集群、更加有效的商業品牌促進機制和支撐體系,提升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能級。
《行動計劃》指出,上海將從做大做強知名品牌、發展壯大新銳品牌、培育孵化初創品牌、推動老字號煥新發展、加力發展新消費品牌五個維度出擊,建立梯度培育機制,讓上海由“品牌集聚地”向“品牌策源地”跨越,為“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品牌強國”建設提供“上海方案”。
每一棵參天大樹都始於一粒種子,《行動計劃》提出,在品牌的出生、成長期,要為“種子”打造最優質的育苗基地。比如,在時尚消費、智能穿戴、文創潮玩、食品餐飲、文娛體育等領域,鼓勵新銳品牌在重點商圈、特色街區、電商平台集聚發展,協調相關商鋪、流量、專業服務等資源支持。
對於更早期的初創品牌,則提出將打造若干個政企合作的“上品秀場”,鼓勵集中式商業、特色街區、商務樓宇為初創品牌提供空間資源,幫助初創品牌展示推廣。
到了品牌成熟期,《行動計劃》又提出支持具有較強領先優勢的國內外知名品牌集聚發展,升級首發經濟支持政策,支持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新潮流在上海首創、首發﹔支持知名品牌企業設立全球品牌管理中心和品牌總部,加快向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延伸,實現規模化、集團化發展。
“與紐約、倫敦、巴黎、東京等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相比,上海有著獨特的發展優勢。”中商數據聯合創始人周長青認為,上海培育品牌的底氣就在於1小時都市圈內覆蓋世界級制造產業鏈與外貿航運樞紐,為品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而樂於嘗新求變的消費群體,又為品牌創新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土壤。《行動計劃》將加速上海消費價值鏈閉環的形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注入持久動力。
品牌競爭的核心,始終是要素支撐的競爭。《行動計劃》在人才與金融領域的布局,恰是直擊品牌發展痛點的精准施策。
對新銳品牌急需的高級管理人才,“落戶直通車”打破人才流動壁壘﹔對老字號品牌,加強掌門人、傳承人與工匠隊伍建設。更值得關注的是,上海將著力引進國際一流商業品牌管理人才、建立全市專業人才庫。
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同樣是上海梯度培育品牌的關鍵一招。針對知名品牌,《行動計劃》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內外上市﹔面向新銳品牌,利用市融資信用平台為商業品牌賦能﹔對初創品牌,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給予小微企業貸款支持,各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結合實際為初創品牌企業提供擔保服務。推動各類政府投資基金加強對初創品牌的培育支持……這些“不看出身看潛力”的差異化支持,打破了傳統融資中“重規模輕創新”的桎梏。
越來越多中國品牌“走出去”,在全球市場的廣闊天地中講好“中國故事”。《行動計劃》提出,搭建“服務矩陣”,從海外展會的高品質展廳,到國際化連鎖經營的開店支持,從優質品牌資產的並購賦能,到通過文化傳播帶動商業品牌出海,為品牌出海提供全方位的海外拓展支撐。
更為難得的是,上海並未忽視品牌出海的“安全底線”。商標惡意搶注、跨境電商訴訟等糾紛,曾讓不少中國品牌在海外遭遇“成長的煩惱”,而上海構建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正是為品牌筑起的“防護牆”,讓中國品牌在全球競爭中“走得穩、走得遠”。
“全球市場從不缺‘中國制造’,缺的是兼具品質、品牌與標准的‘中國精造’。”高端消費產業研究機構要客研究院院長周婷說,“上海的政策設計,正是圍繞這一核心——無論是人才培育、金融支持,還是數智賦能、出海保障,最終都指向‘推動品牌高端化’這一目標。”這既是上海探索的方向,也是中國品牌全球突圍的必由之路。
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人民日報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舉報郵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