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民族文创产品开发研究(上)
时间:2023-10-06

  民族文创产品因其浓郁的文化特色而成为了文创市场的新宠,但当前的民族文创产品开发仍存在瓶颈。文章以博物馆文创产品为例,对其消费模式、授权模式、开发模式进行经验总结及分析,结合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民族文创产品的特征,提出“多”“快”“好”“销”的民族文创产品创新开发思路。

  过去,大多数人对博物馆有严肃、深沉、无趣的印象,即便博物馆加强在文化旅游、公众教育上做出新的改变,但除了故宫博物院等几个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博物馆外,大部分博物馆与大众之间仍隔着一堵墙。

  随着消费升级,游客对博物馆衍生产品提出了实用性的新需求,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又令消费者在选择时在商品属性外,同时关注商品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于是“文创+博物馆”促成了新的衍生品产业,为公众认识、了解博物馆打开了新大门。

  在博物馆方面,由游客为主要受众,正在转变为以大众需求为中心;在消费者方面,由被动接收博物馆宣传教育信息,转向主动认识、积极响应,而文创产品恰恰在其中作为切入口,为博物馆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虽然博物馆是“越陈越香”,但消费者迭代始终趋向年轻化,博物馆亦将年轻群体作为最重要的教育对象,所以在渠道方面,由以实体博物馆宣传和销售,转变为围绕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整合推广,更能拉近与年轻群体的距离。

  这样的做法显然获得了来自博物馆、市场及公众的三方认可,在阿里数据最新公布的《2018年天猫博物馆文创数据报告》中显示,博物馆文创整体年增速超100%。而在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和天猫新文创联合发布的《2019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数据报告》中提到,目前已有24家博物馆入驻淘宝天猫旗舰店。仅2018年,淘宝天猫上博物馆旗舰店的累计访问量就达到16亿人次,是全国博物馆接待人次的1.5倍,其中有1亿用户是“90后”。

  民族文创产品是指,利用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元素,进行衍生性开发,其成果有服饰、手工艺品、建筑、出版物、商业设计等有形产品,同时也包含与之相关的文化活动、体验服务、应用程序等无形产品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各具特色,源远流长,民族文创产品从文化内核到表达方式,与博物馆文创产品有一定共通性,通过总结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民族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传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土壤,是民族文化创新的基石,但近年来由于现代文明的冲击,民族文化正以不可见的速度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濒临消逝:年轻一代的孩子已不再会说方言,传统的民族技艺、习俗只存在于影像画面中,身处钢筋森林中的人们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筑充满了好奇。

  文创产品的核心要义是“文化”,除了文字记载、影像记录、传承人制度等传承方式外,人们通过民族文创产品来表达个性,亦是对产品文化内涵从关注、了解到热爱的过程。文创产品能拉近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对民族文化的关注。文化并不是沉重的背负,创意的表达为传承焕发了新的生机。

  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基础,多民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丰富的民族文化是我国的重要优势。民族文化来源于生活,透过文创产品又回到人们生产生活当中,留下多彩的文化印记,是坚守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感又与时俱进的创造力体现。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因其地域特色浓郁,每种文化都独具魅力,为民族文创产品提供了多元的创作内容及形式。

  服饰文化伴随着每个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从服装风格、着装方式能反映民众的生产方式、生活风俗、审美情趣以及特定的民族文化观念。直到如今,服饰仍是人们不可或缺且喜闻乐见的劳动成果,不少服饰设计推陈出新:“高定汉服”“壮锦手包”等文创服饰,将鲜明的民族和地区特色服饰、纹饰、织锦融合现代成衣理念,成为一种新的时尚风潮。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语言的差异是地区、民族与众不同的标志,逐渐形成方言现象。方言除了语调的不同外,在语义表达上也有其独特含义,将方言的特色语言风格凝练到文创产品设计中,能引发广泛共鸣。

  我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建筑体系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色各异的建筑文化。建筑是民族文化“凝固的记忆”,在保留建筑的文化意蕴的基础上,提炼重构拥有建筑造型、色彩等元素,设计成为能满足使用需求的文创产品。卯榫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来自杭州的“晚峰书屋”文创品牌,开发出具有卯榫结构意义的积木,被成为“中国版乐高”。

  手工艺品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有陶瓷、竹编等实用性手工艺品,也有刺绣、剪纸等观赏性手工艺品,它们或精巧美观,或别具匠心,是生产操作和艺术创作的高度结合。许多文创产品的物质载体本身就是手工艺品,所以传统优秀的民族手工技艺结合时尚的文创设计,是较常见的一种民族文创产品。

  传说典故等文学形式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往往承载着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及精神寄托,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相传在壮族的神话谱系中,米洛甲是壮族的第一代神灵,为壮族的创世女神。设计师根据女神以花孕育壮族人的传说,提出“花育万象”的创意概念,打造了承袭广西民族传世美学的系列文创产品。

  目前,我国民族文创产品的推广方式主要有:第一,通过各地民族博物馆自营的文创产品商店进行推广及销售;第二,部分已注册文化知识产权的可进行授权推广及销售;第三,由民族文创产品开发客体自行推广及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