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溪走出的科学家:我国“银河”巨型计算机总设计师陈福接
时间:2023-10-07

  我国首台亿次巨型计算机攻关主将陈火旺是安溪人,很少人知道,我国“银河”巨型计算机工程总指挥陈福接也出生于安溪。说来有趣,两位安溪籍科学家还有不少相似之处,他们都为我国巨型计算机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陈福接是安溪县官桥镇吾宗村人,上初中时由于学校距家20多公里,不得不寄宿。寄宿很辛苦,陈福接早早地学会了自立,他一个星期回家一次,背上一周的咸菜和大米,到学校自己做饭吃。陈福接初中毕业时成绩很优异,有安溪中学、兰溪中学、厦门的集美中学三所高中可以供他选择,他选择了集美中学。

  陈福接1954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工程系。1956年大学毕业后,陈福接参军到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那里他第一次听说了计算机。教自动控制课的老师蒋大宗跟他们讲了什么是计算机,蒋老师说,计算机的功能,就是这边打进去中文,那边出来俄文,这边打进去俄文,那边出来英文。听完蒋老师的话,陈福接从此迷上了计算机。

  陈福接在哈军工工作了22年,从实验室技术员做起,先后从事过鱼雷指挥仪、高炮指挥仪、数据处理计算机、“银河”等6个型号计算机的研制。鱼雷指挥仪是我军最早的武器控制专用计算机,陈福接独立完成了全部程序设计。因为在其中所作的贡献,陈赓院长邀请周总理前来视察时,主要研制人员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

  1977年,陈福接开始从事“银河”第一代亿次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它是我国第一台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陈福接负责总体设计,他设计的银河大机房没有一根柱子,二十多年后,在供电、接地、冷却等方面仍然领先国内水平。1983年第一代“银河”计算机研制成功,我国进入了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先进国家行列。

  1985年,已经担任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的陈福接,主动请缨10亿次“银河”第二代巨型机的研制任务。第二代“银河”巨型机除了应用于天气预报外,对国家安全、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国防科工委也高度关注。1986年国防科工委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发展银河巨型计算机的建议”,急切要求发展巨型机。

  这些信息使陈福接意识到,这是发展国产巨型机的大好机会。他把这个想法报告给了国防科工委,得到了支持。他还建议由国防科技大学的专家给国务院写一份报告,就发展我国自己的高速巨型机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报告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复,国务院批示:“巨型机立足国内的方针要坚决贯彻。”并要求由国防科工委牵头,国防科技大学具体承担这一任务。

  陈福接如愿接到了银河第二代巨型机的研制任务。陈福接主导的银河第二代机在多机系统和多任务库软件的研制上取得了多项突破,4CPU系统就是其中的一项。

  银河二代是我国第一台10亿次通用并行的巨型机,1992年专家鉴定后一致认为,这一巨型机系统达到了80年代中后期的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面向大型科学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并行巨型计算机的空白。1993年授予国防科大计算机研究所“科技攻关先锋”荣誉称号。

  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芯片之痛”,其实1995年陈福接就意识到我国在芯片领域存在的短板,他从多年的科研实践中认识到,中国没有自己设计的CPU不行。因此极力建议有关部门立项,开展集成电路和CPU的研制和设计。但是他的建议并没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当时多数人认为,自己做CPU太难,做不过人家。最近几年发生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卡脖子”事件,证明了陈福接的远见。

  陈福接在历代计算机研制中,都是技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工程组织者和领导者。1990年获劳动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他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个人多次荣立过二等功和三等功。

  陈福接已于2006年去世,享年71岁。他生前是国防科大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少将,历任银河存储室主任、计算机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客座教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