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编码遇上 AI大模型会是软件开发的“银弹”吗?
时间:2023-10-18

  当我们回顾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和创新时,往往会发现一个不变的趋势: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现如今,我们正站在了又一个科技革命的风口上——人工智能(AI)。作为一项革命性技术,AI 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 AI 对于编程和研发效能方面的推动作用,无疑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它

  正因如此,在 2023 年 10 月 23-24 日将于研发中心城市长沙盛大举行的第四届“长沙·中国 1024 程序员节”中,我们特别开设了“AI 编程与研发效能”主题论坛,希望能与资深技术专家共同探讨 AI 编程和研发效能的重要性,以及它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促进产业的发展并推动未来科学的前沿。

  在“AI 编程与研发效能”主题论坛中,我们邀请到了华为云智能化软件研发首席专家王千祥(出品人),微软高级云技术布道师卢建晖,腾讯云 Cloud Studio 产品技术总监汪晟杰,中软国际解放号平台部副总经理钱卫春,华为云代码大模型技术专家、AI 算法科学家马宇驰和同济大学特聘教授、“软件工程3.0”定义者朱少民,他们将一同探寻 AI 时代下的研发效能提升之道。

  从革命性的自动化工具到创新的深度学习技术,AI 正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编程的方式,为开发者们打开了崭新的大门。在本次“AI 编程与研发效能”主题论坛中,重磅集结了多位明星企业的顶尖 AI 专家,他们将现场分享 AI 将如何重新定义编程并提高开发效率。

  此外,我们还邀请到了华为云智能化软件研发首席专家王千祥担任出品人。他同时还是 PaaS 技术创新 LAB 主任,华为可信领域科学家,主导华为公司的智能化软件研发,结合 AI 技术与软件分析技术,赋能公司的系列软件研发工具。作为本次论坛出品人,严格把关论坛内容的实用性及质量,为开发者们理解技术研发与实践提供更优的思路。

  随着我们进入了 Copilot 应用时代,要如何高效利用 LLM 构建 Copilot 应用?或者你是一名 LangChain 用户,对于在工程化应用的效率上 LangChain 有不少的缺点?在本次演讲中,微软高级云技术布道师卢建晖将介绍 Semantic Kernel这个多语言,多场景为 Copilot 应用而生的 LLM 应用框架。他表示:“通过该框架,你可以更容易把 LLM 加入到你的应用中,通过不同语言快速构建 Copilot 应用。”

  卢建晖,微软高级云技术布道师,专注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喜欢四处游历布道技术,现阶段主要基于 LLM 为创业者、开发者以及学生提供基于 Copilot Stack 的解决方案,以及与企业结合的 Microsoft Fabric 的商业智能场景。

  GPT3~4 的面世影响了各行各业,在开发场景亦然。以 Github Copilot 为首,相对于传统开发模式,在代码质量和效率方面有明显的提升,AI 代码助手势在必行。腾讯云在 AI 代码助手方面是如何思考与探索的?本报告将结合模型建设、产品化进程、内测效果以及 Demo 实操与大家进行分享和讨论。

  汪晟杰,腾讯云 Cloud Studio 产品技术总监汪晟杰,历任阿里高级技术专家,从事钉钉云效核心业务线、Teambition 合伙人、Autodesk 首席软件架构师、十多年 SAP 云平台、SuccessFactors HCM、Sybase数据库 PowerDesigner 等产品的开发经理,在软件架构设计、产品管理和项目工程管理、团队敏捷提效等方面拥有逾 18 年的经验。

  大模型时代已经到来,千行百业都在探索大模型的应用方法,那么软件开发行业应该如何利用大模型提高效率呢?大模型会是软件开发行业的“银弹”吗?为此,中软国际组织开展了软件工程领域大模型的一些尝试,本报告将介绍大模型对软件工程领域影响的一些看法,对工具的使用尝试情况及以及一些比较好的实践方法,期望对同行以及初学者有所帮助。

  钱卫春,中软国际解放号平台部副总经理,20 多年 IT 行业从业经验,有丰富的软件项目开发和管理经验,近10年主要负责解放号平台的系统架构及演进。

  AI 的引入使得一站式软件开发成为可能。从代码生成、单元测试和代码调试等过程,AI 可以在每个阶段提供关键支持,大大缩短开发周期。其背后 AI 大模型的崭新应用使得 10 倍开发效率的开发者成为可能。在本次演讲中,华为云代码大模型技术专家、AI 算法科学家马宇驰将探讨如何将 AI 集成到软件开发中,以大幅提高效率。

  马宇驰,博士,华为云 DevAI Lab 负责人、代码大模型技术专家、AI 算法科学家。博士应届加入华为,历任AI算法科学家、智能化测试技术专家、研发智能博士军团 Leader 等岗位。带领团队先后围绕智能化测试、智能化运维、智能路由与调度、智能化代码生成等方向成功孵化多项智能研发服务,完成规模化落地并外溢。21 年以来,作为 CodeArts Snap 代码大模型项目负责人,主导代码生成、测试生成与研发交互等关键技术的能力突破,以及 Snap 产品设计、开发与落地。

  软件不同于硬件,软件产品有一个相当长的演化时间,从一个版本升级到另一个版本,功能不断增强、性能持续改进,运行也越来越稳定,软件不断成熟起来。如同软件演化过程,软件工程也经历着一个不断演化、不断成熟的过程,从以瀑布模型为代表的传统软件工程、向以敏捷 / DevOps 为代表的“现代软件工程”发展。当大模型显示其具有 AGI 能力时,我们感受到软件工程正在迎来一次新的变革、正在改变软件开发的新范式,迎来软件工程的新时代。本次分享将深刻阐述软件工程从 1.0 到 3.0 的演化过程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侧重讨论在大模型时代,软件是如何被开发出来的。

  朱少民,同济大学特聘教授、CCF TF 软件质量工程 SIG 主席、软件绿色联盟标准评测组组长、QECon 大会和 AiDD 峰会发起人、“软件工程 3.0”定义者。近三十年来一直从事软件测试、质量管理等工作,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已出版了二十多部著作和 4 本译作。

  与此同时,本届程序员节以“研发新高地,数智创未来”为主题,还设置了岳麓对话、技术英雄会、全球开源掌门人高峰论坛、新程序员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十多场主题峰会以及编程大赛、创新展览、开发者之夜等精彩环节,同时围绕 AI 模型技术及应用、开源技术、大数据、操作系统、云原生、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自动驾驶与智能汽车、金融科技等多个重要领域都开设了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