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D集成产品开发管理体系介绍(IPD30阶段)
时间:2023-11-19

  IntegratedProduct Development,是一整套科学的研发创新管理方法论,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PRTM咨询公司提出了PACE(产品及周期优化法)并在业界推广,广泛应用在电子信息、机电、汽车、重工、家电、食品、医药等行业。IBM公司1992年左右实施PACE研发管理变革,并在1994年总结提出了IPD体系。在中国大陆首先是华为公司引入IPD管理理念,从1998年开始持续10多年,花费20多亿咨询费用构建了包括需求管理、市场和产品管理(MM)、产品及技术规划、小IPD产品开发、技术研发、产品线经营模式等完整内容的IPD体系,并时至今日仍然在持续优化与完善。

  目前,该体系已经升级到IPD3.0阶段,也就是升级到IPD研发运营管理体系阶段,从新产品开发IPD1.0——新解决方案开发IPD2.0——新商业机会开发IPD3.0,并持续进步中。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原有的“中国制造”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各企业迫切希望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国创造”。这其中,各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

  (1)缺乏需求,闭门造车。大量的项目开发并非来源于客户的需求,而是研发人员的自我设想,导致新产品开发经常得不到市场和客户认可。

  (2)缺乏产品和技术规划。由于缺乏准确的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导致无法准确制订未来数年的产品路标和技术路标,产品和技术开发“脚踩西瓜皮”,走到哪里算哪里,并且无法提前做好资源储备(尤其人才),很难创新出革命性拳头产品。

  (3)串行开发,效率和质量低下。产品立项和开发过程中,各个部门串行的开发产品(例如市场→设计→工艺→生产→采购→销售→售后),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返工,导致产品开发流程长、周期长、效率低、质量差。

  (4)研发过程艰难,部门墙林立。由于串行的开发流程,导致部门之间不是以客户为工作中心(虽然表面上不这样说),而是实际是以部门的利益的工作中心,“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相互之间扯皮和推诿逐渐严重。

  (5)项目经理责大权小,项目推进困难。所谓的项目经理或者负责人,责任大大的,权利小小的,只能依靠“刷脸”和“求人”才能推动新产品和技术的开发项目,导致推进过程困难多、坎坷多、难度大。

  (6)研发绩效和激励总是找不到一条更为合理的道路,无法有效推动研发工作的进步。

  下图是IPD体系的方法论框图,企业就是要有选择地建立这样一套IPD管理体系,才能够系统性解决上述问题。

  (1)产品的研发是投资行为——产品开发的目的就是经济利益。无论是研究还是开发,作为非慈善机构的现代化企业来说,都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投资,甚至一个技术或者一款产品的失败就会导致企业的破产。从这个角度上讲,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是对企业整体经营业务的一次创新,而并非仅仅是对单纯技术的研发,这就是产品研发的两条线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商业投资和业务线(另一条是需求实现、技术和质量线)

  现代企业实质就是一台客户和用户需求的加工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客户才会选择埋单。没有需求来源的产品开发会导致产品开发的输入条件不足,容易造成新产品和需求实际脱节,实质上产生“闭门造车”的现象发生。(3)

  平台化开发的本质实质就是根据既定产品规划,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开发一代、生产一代”的方法,逐代进行开发的模式。每代产品(包含技术)可视作一个产品平台(或技术平台),争取做到在成熟平台上不断衍生和改良产品,实现产品研发的平台化。(4)

  将并行流程结构化,将产品开发分为多个阶段,设置多个里程碑(商业评审点DCP和技术评审点TR),力争在项目开展的整个周期内,逐次对项目的过程进行质量把关,逐次投入项目资源,逐渐降低项目的风险,防止项目背离投资和需求的两条主线,是实现项目过程和质量可控、可靠和快速的根本方法。(5)

  研发创新是一种高智商集成的工作,需要企业中(甚至企业之间)各个部门的各个层级人员共同完成,单靠研发部门单纯进行创新是很难成功的,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通力协作才能实现,任何相关部门都不能置身事外,否则完成不了从价值选择—价值实现—价值传递—价值选择这条端到端的价值链。(6)

  在新产品研发的工作中,需要相当数量的人、财、物、政策等资源匹配,尤其是人力资源支持,是研发创新工作的根本,没有数量和质量都足够的人才,任何好的创新思路都难以实现。(7)

  任何优秀的理论都必须与管理实际相结合。“西方公司在中国的失败在于照搬西方管理。”无论哪个行业、哪家公司都应该根据其自身特点去设定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学习IPD思想和体系,要学到它的精髓和内功,而不能只是学到花拳绣腿式的“花架子”,这就是量体裁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