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生产进行时……
时间:2022-10-14

  当前三秋生产已进入关键时期。我市从农村实际和农事需要出发,在精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规范引导农民正常户外作业,全市秋季农业生产平稳有序推进。

  10月7日,在嘉祥纸坊镇县坡村玉米田内,一排排玉米植株挺拔整齐,一个个玉米棒颗粒饱满,农机手驾驶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收割玉米秸秆、分拣玉米棒、秸秆粉碎还田等工序。一穗穗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玉米棒倾泻而出,很快就装满运粮车。收割机、运粮车来回穿梭,阵阵机器轰鸣在田间地头奏响了丰收的交响曲。镇村干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党员志愿者们在工作之余也加入到收割队伍中来,帮助农户联系采收设备、帮忙装车运输,确保颗粒归仓。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部门了解到,当前,秋收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秋粮种植悄然拉开了帷幕。截止到10月7日,我市应收秋粮596.54万亩,实收390.75万亩。其中,纯种玉米已收割面积占应收面积的85%,而水稻预计将于10月中下旬开镰收割。

  “当前,秋作物已进入大面积收获阶段,要抓好秋作物收获和腾茬、晾晒烘干防霉变、田块准备工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介绍,对在田像玉米、大豆、地瓜和水稻等作物,要按照节气时令和作物成熟度,适时收获、腾茬,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同时,对已收获到手的作物,像玉米、大豆,要及时利用晴好天气,抓好晾晒、烘干工作,防止霉变。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晾晒的场所,像文化广场、各种场院等进行晾晒;充分利用一切可以烘干的设施设备,像烘干机(组)、烘干塔等,及时晾晒、烘干,降低收获物水分含量,做到优质安全保存。另外,各类地块都要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要求,做好平整土地、疏通沟渠、开挖排水沟等多项工作,使备播地块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良田标准,为机械进地播种作业做好准备。

  为给农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农技指导服务,全市各级农技人员继续下沉一线,因苗因墒制宜、分类施策、加强中后期管理,通过田间现场会、明白纸等方式,“手把手”“面对面”开展好技术指导。“玉米晚收增产技术就是在不影响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粒重,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为抓好玉米适期晚收,我们组织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引导群众适期晚收玉米,缩短玉米、小麦茬口期,确保玉米在最佳成熟期收获,小麦在最佳播种期播种。”工作人员介绍。

  “目前,全县近30万亩水稻总体长势良好,据农技专家近期差点调查,穗实粒数、千粒重方面明显优于去年,预计收获时间在10月中下旬。”鱼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成立了11个“鱼台县三秋生产技术指导组”,明确干部包保职责,积极做好技术指导和帮扶。同时,县农技中心提前深入一线开展农机安全宣传培训,指导农机手做好“三秋”上阵机械的检修、调试和保养准备工作,确保“颗粒归仓”。

  据介绍,我市先后下发相关文件,指导县市区认线万亩深耕深松整地作业工作,改善耕地质量,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规范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备好各类农机,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95万千瓦,目前上阵机械中玉米播种机1.1万台,播种机4500余台;持续开展机收减损培训,已累计培训农机手4400余人。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队达到1000余支,组建了144支应急作业队,保障秋粮顺利收获。

  秋收有条不紊地推进着,秋种也悄然拉开帷幕。“往年我市小麦最佳播种期是10月8日至15日,10月20日前后完成早、中茬小麦播种。今年要继续坚持这个适期范围,在保证墒情的基础上争时安排播期。”农技推广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秋种是小麦种植的基础环节,事关整个小麦生产大局,也是确保夏粮丰收和粮食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今年,全市小麦意向播种面积535.83万亩左右,较去年农情调度面积增加了8.83万亩。为全面提升小麦秋种播种质量,夯实种植基础,今年我市研究制定了《2022年全市小麦秋种技术意见》,坚持“绿色增产、提质增效”原则,适期、适墒、适量、适深保种植,优化品种布局、优良耕整质量,切实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促进冬前壮苗,增强全生育期抗逆减免灾能力,确保小麦丰收丰产。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范峰滔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对光催化剂纳米颗粒的光生电荷转移进行了全时空探测,在国际上首次“拍摄”到光生电荷转移演化全时空图像。

  用人工方法合成天然分子是药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复杂分子的构建往往需要经过多个步骤,不仅生成不必要的副产物,还增加提纯难度,使得药物分子的生产过程既耗时又昂贵。

  1至9月,全国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累计达42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数量、投资规模均创历史纪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范峰滔研究员,揭示了复杂的多重电荷转移机制,“拍摄”到光生电荷转移演化全时空影像。

  湖北神农架、巴东、宜昌和丹江口等地,发现多个鱼类新物种和新纪录种。过去近一年时间内,调查团队对湖北境内的神农架林区、巴东县、丹江口市、点军区、石首市、蔡甸区和黄梅县7个试点调查区域,进行了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取得阶段性研究结果。

  国家气候中心表示,拉尼娜事件对中国华西秋雨、南方秋旱、北方秋汛等秋冬季区域气候异常有重要影响。全国共有679个国家级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当月历史极值,其中安徽青阳、湖北阳新等321站达到或突破当季历史极值。

  2022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10日在线上启动。本次活动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全国妇联、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共同主办。

  必须掌握新一轮技术变革对数字化人才需求的大趋势,回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求,按照交叉融合的思路,抢占数字化人才高地。

  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已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于11日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15时45分在“天宫”开讲。

  十年来,我国的“大国重器”亮点纷呈,创新成果世界瞩目。记者了解到,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不仅单机容量排名世界第一,还实现百分之百国产化,研发、制造、安装带动了我国水电装备全产业链的升级换代。

  “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开始,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代方银教授团队完成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千蚕基因组”),在全球首次绘就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并率先实现了家蚕这个物种遗传信息的数字化——“数字家蚕”。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已于9日按计划完成了推进剂加注。

  肇始三江、脉承金陵,120年来,南京农业大学师生着力推动农业科技领域“迭代式”关键研究。

  航天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每一次航天发射、每一次航天科技成果的发布,都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板上发电、板下牧羊”,塔拉滩的变迁让人惊叹,蓝色的光伏海洋,绿色的重生牧场,白色的成群绵羊……这一切,构成了塔拉滩的绿色生态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