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企业品牌建设
时间:2022-10-31

  品牌是质量、服务与信誉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充分认识品牌建设的重要作用,打造一大批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品牌,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消费具有模仿型排浪式特征。进入经济发展新时代,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要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政策措施,不断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品牌的核心要义是创新,通过产品创新,彰显品牌差异性;通过服务创新,提高品牌价值。因此,加强品牌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以创新促进供给结构改善,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当前,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特点正在逐步由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提升和差异化竞争。品牌作为质量、服务与信誉的重要标志,其突出特征是强调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实现差异化经营。因此,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重视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营商环境优化。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多项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推动我国营商环境大幅改善。但要看到,现在仍不时有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发生,侵害相关企业的品牌声誉。品牌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应鼓励和引导企业立足长远发展,诚信经营,坚决杜绝侵害其他企业品牌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公正廉洁、勤政高效、严格公平执法,为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打造品牌营造良好环境。

  综上,强化品牌建设,更好发挥品牌作用,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应转变思路,树立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品牌建设思维。一是平台经济思维。近年来,平台经济已成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变革的重要推手,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平台模式实现创新转型的企业越来越多,品牌发展也越来越依赖各种平台。树立平台经济思维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企业推进品牌建设的关键之一。二是技术创新思维。技术创新是品牌建设的基石。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技术创新思维,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机遇,增强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以技术创新打造自身品牌优势,力争在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三是数字化思维。树立数字化思维,就是要通过建立数据中心,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打通企业生产、销售、服务全流程、全渠道,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让品牌营销更有效率。四是生态圈思维。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导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应树立品牌生态圈思维,建立或加入以用户为中心、根据用户需求图谱拓展经营伙伴、产品和服务的品牌生态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五是全球化思维。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在全球范围整合配置资源,强化对全球供应链和品牌的组合管理,提高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进行一些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使得我们的整个发展模式、增长机制和分配机制更加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目标。

  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形态,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符合中国从贫穷到小康再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逻辑。实现共同富裕要致力于三个方面:一是上不封顶,二是要保底,三是要扩中。

  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如愿地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体面地享受生活和追求幸福。

  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能自立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之间的“基因身份证”。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深刻、准确地理解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要准确认识和适应全球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变化,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历史进程谋求战略创新,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得到了全方位、全过程地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让每个人的能力、人的丰富性得到全面提升。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着力提升国家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能够为厚植我国发展新优势构筑最为广泛、最为持续、最为强大的微观新动能。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电力行业实现结构性转型是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今后五年对于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好在哪里”“难在哪里”“路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梳理。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就是要围绕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和大学这两个基本主体的定位,为企业和大学创造好的环境。

  我们应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反对傲慢和偏见,倡导科技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理念,共同寻求科学的答案解答,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综合国力的正确选择。只要全体中国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充分激活中国人的潜能,中国在创新上一定能够“再攀高峰”。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要将就业目标置于更加优先的位置,根据就业目标进展情况,动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