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设计先铸就一个优美的灵魂
时间:2022-11-02

  2018ASPaC亚洲学生包装设计大赛全场金奖《苏》碧螺春转轴茶叶包装组

  在本次“高校老师谈美育”的系列采访中,赵蕾是第一个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只说教学的。从90后到00后的不同特点,到理论课和实践课如何结合;从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到审美创新能力的再造……赵蕾在教育研究上的种种心得,让我们看到一个高校老师如何把美育全面践行于她的课堂中。

  赵蕾为学生们上的第一课,通常是对学生们高中学习模式的颠覆。赵蕾说,初中、高中,老师讲,学生听,完成了有限的知识传授。但是,再好的老师,也不能把你未来20年、30年所需要的知识一下都教给你,未来,孩子们靠什么在社会上立身?所以,赵蕾的第一堂课,一定是圆桌讨论,可能她讲的内容是经过无数论证的,但她还是要学生讨论,打破知识的围墙,打破老师的权威,通过讨论,形成自己的想法,渐渐地,习惯思考式学习。

  赵蕾把这个归纳为学生们未来立足社会的基本本领——“三把斧子”之第一把:自主学习能力。“第二把斧子”是沟通能力。考进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高考分数不低。但高分只说明学生会学习,并不说明学生人格的开放。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有健全开放的人格的、能与团队充分沟通的专业人才。00后学生很多都是面对着屏幕长大的,社会纷繁复杂的项目综合需求,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挑战。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的赵蕾,充分发挥了自己师范教育的特长,以教育科研引领,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设计了一系列的课程模式,设置与设计“实战”相似的课堂情境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模式。一开始,不少学生面向投影,背对客户讲方案。经过训练,这样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自信心不断增强,沟通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上海美术学院设计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行业的领军人才。为什么不是培养行业的从业人才?依赵蕾的看法,所谓从业人才就是混口饭吃,能保证基本活着。而领军人才就是能做到企业的创意总监,做到某一个设计部门的leader,或者将来能够带领一个设计项目、一个team的,甚至还可以对设计界产生一定影响力的一个人。因此,审美力是赵蕾为学生准备的“第三把斧子”。

  上海美术学院拥有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建筑、数码等专业设置,有很多综合大学设计学院不具备的大美术环境,这为学生们打开眼界,提高审美能力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赵蕾觉得,有了这“三把斧子”,学生走上社会后就足以自立,而作为教师,她也完成了她的初始使命。

  之所以说“初始”使命,是因为赵蕾其实是不满足于学生仅仅有这“三把斧子”的状态的。在她的理想中,上大美院的学生,完全能以更华丽的姿态亮相。而用以亮相的舞台,就是赵蕾和学院通过精益求精的学术研究,通过各项具有影响力的成果,搭起的社会实践平台。

  上海家化是上大美院合作得非常好的一个伙伴。赵蕾组织学生,深入到家化企业,通过多方调研,为家化产品设计包装。全部流程按照企业的规定流程走,学生们有了将学到的知识放到社会实践中检验的机会。平时为作业做的设计,好看是第一重要的,但是,一旦进入企业,学生们就发现,原来的设计方法不灵了:可能纸上画出来的设计,工厂会告诉你做不出来;可能自己觉得很得意的作品,在成本控制环节不堪一击。渐渐地,学生们学会了真正的商业设计,视觉、工艺、成本,所有的因素都成为衡量设计的重要坐标。这时,学生们真的成熟了,成为可以称得上“设计师”的专业人才。

  2019年,上大美院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毕业,豫园集团来人参观了毕业设计展览,为这些学生的专业性深深折服。豫园集团提出,将这些作品放到豫园展出。作品展出后,参观人流不断,很多豫园的企业都觉得,这样的毕业生是企业求之不得的人才。一些学生就此与豫园集团和下属企业签约,提前走上了对口的工作岗位。

  从这个项目开始,上大美院环境设计专业开始和豫园合作,为一些商铺做橱窗设计和店铺陈设设计。随着豫园从传统民俗展示模式向创新商业模式转型探索,需要以新文创产品和文创商业模式来拉动豫园整体转型,因此,这两年,他们对文创产品开发的需求很强烈,这也给了上大美术学院以更加广泛的合作空间。

  考量了社会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上海美术学院设计专业对标国家一流专业的建设标的,社会实践课程在课时总量上的比例有了一定的提高,从原来的14%提高到了20%。

  如果说,“三把斧子”和社会实践课是赵蕾教育科研的成果,那么“百年上海设计”展则是她专业科研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赵蕾坚定地认为,上大美院之所以强,是因为所有的审美高度,来自上海这座城市多年的文化积淀。在撰写视觉传达专业申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文本时,赵蕾及其团队撰写了依托海派文脉资源建设、打造富有都市美院特色的国家一流视觉传达专业的表达。她说,因为我们的资源就是上海开埠以来一百多年国际都市的文化背景资源,有太多的设计资源作为我们的依托,中国的设计,上海绝对是排在前列的,没有人可以否认上海在中国近现代设计演进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在策展“百年上海设计”展过程中,许多上海设计的真正历史及文献物被慢慢发掘并逐步浮出水面。永久,是上海著名的自行车品牌。在展品征集过程中,赵蕾带领学术研究团队,通过采访设计师本人,清晰梳理出永久车标的设计历史演进,为学术界与社会提供了正确的史料依据。“大白兔”是这几年风靡一时的老字号。展览为了再现“大白兔”设计的演变过程,找到了“大白兔”重要设计者的遗孀,拿到了“大白兔”上世纪80年代的设计手稿。这场“百年上海设计”展,作品丰富,事实翔实,为上海市民提供了一部立体的上海设计历史。展览原本计划展出两个月,但架不住观众的热情,两次延展了四个月之久。

  赵蕾认为,学科研究一定要作为教学最重要的学术支撑。因此,这场展览,也成为赵蕾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看着离今天仿佛非常遥远年代的设计手稿,心灵受到了震撼。很多学生来问她:这些画稿真的是当年设计师画的吗?相比于今天学生们动动鼠标键盘的设计,当年的大师们功力非凡,很多都是大家。像杏花楼月饼盒设计者就是以画月份牌著名的杭穉英。

  有了比较,有了学习,上海设计的历史得到了学生们的重视,很多好的设计样式和传统得到了传承,学生们也更加重视基本功的训练。